農轉非坑了多少人
農轉非坑了多少人
過去農轉非的人,沒有了工作,戶口又遷不回去,該怎么辦?這種情況在城鎮還是不少的,前些年確實不好辦。遇到的主要困難是:
第一,想把戶口再遷回農村原籍,但村里不接收。真是今非昔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過去農轉非是香湯熱豆腐、爭破鑼搶破鼓,現在非轉農是要飯無門,求爺爺告奶奶也無濟于事。那時但凡有倆錢的農村能人,信息也靈通,有機會、有關系,花幾千塊錢就買個城鎮戶口,跳出農門、到城里居住生活,街坊鄰里們無不羨慕。
第二,當年農轉非時,把土地退還了村集體,到城鎮打工或做買賣,曾風光了一陣子。后來土地值錢了,不再繳納“三提五統”農業稅(公糧),產出收入全歸個人?,F在土地還可以租賃、托管、流轉等獲得收益。隨著年齡增大,小買賣也不好做了,想想還是回老家安穩。但土地政策三十年、再三十年不變,并且都辦理了確權登記,即使戶口再遷回農村,也沒有土地可分可經營了,讓人悔不當初。
第三,農轉非的人原來有房屋、并且保留下來的,可以時常回老家看看住住。那些沒有房子、或者原有房屋轉讓了的,要想再回家建房已無希望,按政策規定不能再批給宅基地。父母的老房子,作為贍養人的城鎮戶口子女,在老人百年之后能不能繼承,過去一直存在爭議,也讓人心存疑慮。
好在到目前為止,以上問題,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政策要求和清晰的操作空間。近年來,各地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城鄉居民戶籍管理的新規定和配套措施,下面以山東省為例,作一下簡要說明,算是對題主提問的回答。
2004年8月,作為人口大省的山東,就確定在全省范圍內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口劃分,實行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按照常住居住地登記戶口原則,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以緩解城鄉人口身份不平等、享受政策不平等的矛盾。但是,那時的戶籍管理調整,主要側重了農村戶口向城鎮遷移的問題,對于城鎮戶口向農村回遷卻沒有具體涉及。
202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通知》,明確城鄉居民戶口可以自由遷徙。其中有兩點是針對農村回遷戶口的:
一是,暢通入鄉返鄉落戶渠道。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等城鎮人員入鄉返鄉就業創業,符合當地人民政府規定落戶條件的,可在原籍或就業創業地落戶。擁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等基本生活基礎的進城落戶人員回原籍經常居住的,可將戶口遷回原籍。
二是,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村人口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合法權益。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與戶籍登記脫鉤。支持、引導進城落戶農民自愿有償流轉相關權益,探索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退出農戶承包權、宅基地資格權、集體資產股權的具體辦法。
根據以上文件精神和其他的相關規定,過去農轉非的人再非轉農,曾經疑慮的問題,就有了明確的答復。
1、把城鎮戶口再遷回原籍農村是允許的,但有個條件:必須是擁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等基本生活基礎的,即有合法居住房屋等;或者是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等城鎮戶籍人員返鄉就業創業的。
2、原有土地可以照常經營,沒有土地的再要土地是不可能了,只能打工或自謀職業。
3、父母的老房子子女可以繼承,但要注意維修,一旦倒塌則不得重建,宅基地將收回村集體。遇上拆遷的話,僅是地上部分打價,而且不享受安置房。
國家的政策是先發展沿海地區和城市,接著發展中部地區,現在是開發廣大農村和各個偏遠地區。農村發展的機會來了,國家的政策也傾向于農村,國家每年投入巨資、抽調人力、和物力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村各個地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招商引資,很多有眼光的企業和創業人士,先后也投入巨資進駐農村。在當地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大搞各種產業。1:種植業:稻谷、玉米、紅苕、土豆、大豆和其它有機蔬菜。水果類:蘋果樹、梨子樹、桃子樹、柿子樹、核桃樹、桔子樹、橙子樹、葡萄樹……等等。景觀樹種:桂花樹、香樟樹、白果樹、四季紅、巖柏樹、和各種景觀樹種及其它花草。藥材:人參、沙參、當歸、黨參、天麻、芍藥……等等。2:養殖業,養豬、養牛、養羊、養兔、養雞、養魚、養馬、養蛇、養烏龜、養寵物狗……等等。3:旅游業,在農村建公園、生態農莊、休閑吧、度假區、康養區、仿古的街道建設……等等。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很多耍小聰明的人看到城里人吃香,都腦洞大開想方設法將戶口和家人也遷入城市?,F在看到農村搞新農村建設,而且變化非常快,又后悔了,又想將戶口遷回農村!但是政策會允許嗎?現在的政策是農村戶口可以遷入城市,成為非農業戶口。但是城市戶口是不可以遷入農村的,小編在說想回農村老家,不過雖然你戶口遷出了農村,但你在農村老家的房子如果現在還在,老家房子依然是你的,所以你每年對老家的房子要多加維護,不讓它垮塌,如果老家的房子垮塌了,就完了。另外說一下,你戶口雖然遷出了農村,但當時你與村里簽訂的三十年土地承包經營合同是有效的,你戶口雖然遷走了,但土地在這三十年以內的經營權依然是你的。只是下一輪你沒有權利與村里簽訂承包合同。
1995年我20歲,爸爸花2000元,托關系把我的戶口從農村轉到城鎮,就是題主說的九十年代的農轉非。
我一直不明白,我明明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爸爸為什么要花錢給我買農轉非?20多年過去,農轉非戶口只給我帶來諸多麻煩事。
我戶口轉到城鎮,農村人成了城鎮居民,沒工作沒房子,戶口落在縣城親戚家,成年后我一直在外打工,一般用不上戶口本,但為了感謝親戚家的接納,每年過年爸爸帶著禮物和我去登門感謝。
結婚前我一直在外打工,辦結婚證時要用戶口本,因為是掛在親戚家,一個外人要拿他家的戶口本辦事諸多不便,還要居委會證明、未婚證明、原單位證明(農轉非指標是親戚單位的,這時單位倒閉),每天從鄉下跑縣城,那時交通又不方便,人生地不熟,求人幫忙一個多月才把辦結婚證要的資料辦齊。
結婚生子、孩子上學,這些都要戶口,我不想在陌生又沒工作的縣城生活,想回到生長的農村,重入父母戶口本上,這時花錢難迀非轉農,我只有單獨在縣城自立門戶,在閨女上小學前在縣城買了房,戶口才從親戚家遷出。
2016年回老家,一直想回鄉下建房以后養老居住,因城鎮戶口沒資格。
去年閨女上學,學校要提供戶口本,學校有優惠政策:農村戶口免學費,城鎮居民全額繳納。
九十年代象我這種花錢買的農轉非,在農村失去土地,在城鎮又得什么?甚至失業都申請不到,因為在城鎮本來就沒單位。
這種花錢買的農轉非很尷尬。
這個我個人認為,沒有好與壞,基于自己的選擇,時代的變遷,就如過去那些年,很多人都想農轉非,那個時候農轉非還得有一定關系,沒有關系,門都沒有,都認為非農戶口高大上。
我老表的兩個兒子就是這樣,本來是農業戶口,他們家政府有關系,借助那種特殊關系,把兩個兒子弄成城市戶口,當時感覺很不得了,于是沒過幾年,國家的政策又支持農村,優先發展農村,到今天為止,不管你有多硬,非轉農就難上加難了,基本是不可能了,目前,農村戶口固然是有很多好處的,不過,我認為,也不知道能好多久,政策說改就改,說變就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非農戶口也沒有必要悲觀,農業戶口也不用太多高興,說不定不久的將來,都一個樣,順其自然,跟著感覺走,心態放好。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農轉非坑了多少人“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